所谓选择大于努力的实例

我之前在知乎上写了篇文章:读博如何选导师和学校。文章最后我提到其实我个人的选校经验每年都会分享给来咨询我的学弟学妹,但是听的人其实是非常少的。今天就简单讲讲几个故事,说一说我知道生活中那些所谓选择大于努力的故事吧。

我来美国读博的这几年,每年都有一两个原来本科的学弟学妹来问我两句选校的事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比我小四五级同实验室的学妹,她拿到了两个offer,一个是我读博的学校,另一个在德州。当时,她专门从国内来美国看学校,我和另一位校友请她一起吃了个饭。彼时,我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药厂的工作,准备毕业。席间,她问我如何选校,我很隆重的介绍了我自己的导师,也和她说明了我导师水平和业内地位都很不错而且人非常nice,学校位置又在波士顿,之后找药厂工作占了不少地缘优势。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比在德州的新PI强上很多,这个选择在我看来基本就是no brainer。当然,学妹并没有被我的推销打动,当时的她觉得博士毕业做个博后再找工作也不错。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德州的老师,原因我实在是不太清楚。如今五年过去,勉强发了一篇文章,找了很久的工作也没找到,想去做博后也捞不着,最后只能黯然回国。

还有一位来咨询我的是我读博时期一位学妹的本科同学,他香港的本科,背景很好,当时拿到了除了我们学校以外一个化学排名更高的学校的offer,他之后想做教职。按理说,以他这个背景是不必来跟我聊我的老板的。但他担心自己逆反心理比较严重,没有办法应付tough的老板。我当时建议如果觉得自己受不了那种压榨,来我老板这里开开心心过五年,文章应该也不少发,老板还会给推荐非常好的学校和导师做博后。当然,最终他还是选择去了化学排名更好的学校。这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只可惜他是真的高估了自己的忍耐力,进组不到一年就被干了,之后转方向去了个不知名的教授组混了个博士毕业,再后来便回国杳无音信了。

讲这些也不是想表达什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之类的话。就是感慨,选择是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当然,如果你足够坚定,落子无悔,也没有什么好抱怨,就怕一个人瞻前顾后,既要又要,那后来只怕是会满盘皆输。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