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知乎上一个邀请我的提问,我觉得挺值得讨论的。结果噼里啪啦写了一堆之后发表出来居然需要审核,虽然最后审核通过了,但是却被限流了,用了超赞包都推不动的那种,实在是无语的很,所以删掉,在blog上重新发。
首先说结论,疫情之后部分同学倾向土博+海外博后这个现象目前应该是普遍存在的。清华北大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都显示,出国留学的人数降至了10%左右。那在十年前我出来的时候,北大清华大约有30%左右的学生出来读博。前些日子我跟大学同学吃饭,还提到现在愿意出来读博的陆本是越来越少了,很多在美国的中国PI都招生困难,学生质量也大幅下降。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吧:
首先,美国越来越难留下来了。签证check的时间越来越长,绿卡申请的bar越来越高,导致你要来美国读博且想留在美国工作,要么你就得承担更多签证出问题导致无法再回美国的风险,要么你就一直呆在美国,长时间不回国。我本人将近十年没有回国,读博的时候怕被别人抢课题,怕影响发文章的进度,工作之后怕丢了工作机会。但老实说,我算是比较幸运的,拿卡的速度不慢。如果是现在的情况,可能就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不回国了,这到底值不值得,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但我觉得大部分人连十年不回国都做不到,那这条路其实你是不太能走通的。
其次,国内的高校因为疫情期间大幅度的招人而导致职位饱和,如今想要拿到好的职位,不仅仅得有好的文章,也得有好的人脉。而海龟博士大都在国外耕耘,基本没什么国内的人脉,这一点是非常吃亏的。另外,在生化环材领域,最近国内造文章的速度也要快于不少国外的课题组,所以按照中国国内的一套评价体系,海博是不太有优势的。总体来说,如果你的目标是在国内高校谋个职位,那你在国内读博,选个牛逼的导师。以后来海外刷刷履历,再回国抱抱大腿,基本可以混的风生水起,所以大部分同学选的道路是正确的。你要是来美国读博了,那最好就坚定一点,一条路走到黑,就算不好融入,也努力在美国耕耘下去,人不能既要又要,两头吃早晚是要翻车的。
最后说说国内的海优计划为什么会变成国内各个学阀为自己人开后门的渠道吧。其实海优的前身青年千人计划在刚刚开始实施的时候还是吸引了一批海外的博士回国就职的。后来随着出来做博后的土博越来越多,海外博士申请海优的优势也越来越少。这个局面也不仅仅是因为土博有人脉造成的,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海外博士独立之后其实文章不如很多土博发的多。以中国高校的评价标准,那土博似乎做的更不错,也更清楚中国高校的运转规则,所以以后也会更倾向于引进土博。至于为什么海外博士做的没有那么好呢,其实也未必是因为能力不行吧,很可能就是玩不转国内那一套体系罢了。
说实话,我觉得在美国读博士还想着回国的人是有点悲哀的,基本上既融入不了美国的社会,也融入不了国内的圈子,到最后郁郁终生,所以想要出国留学的同学们还是要先想好自己以后要过怎样的人生吧,如果不打算移民,那就不要出来读书浪费时间金钱了,看社会的方式有很多,留学是最没有意义的一种,共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