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美国的推荐文化在找工作中的作用

   接在知乎上写的大药厂招人的那些故事(链接)。美国的推荐信制度其实是很powerful的,不然张益唐也不至于因为得罪了老板,蹉跎了这么多年岁月了,最后能翻身,还是因为本身实力强到可怕,而他要是普通一点点,这辈子基本就完蛋了。不过这个话题有点大,今天就讲一个方面吧,即博士老板对找工作的作用,之后再写写博士老板对找博后的作用。

  其实能在US TOP100拿到教职的老板,他本身的背景一般都是很好的,所以他当年的同学如果在工业界,基本很多都是大厂的高层或者中流砥柱,所以如果你的老板愿意出大力帮你,你是不会找不到工作的。老一辈的有机老板,虽然非常tough,干的出逼死学生的事,但要是帮学生找工作,那也是绝对不含糊。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很多药厂都不招人,但KC一个电话,Merck就得收他的学生。如今,还这么old school的老板已经不太多了,即便nice如我的老板,不到你实在搞不定的时候,他也是不轻易出手的。至于原因,不过是因为老板自己也觉得自己的学生质量大不如前,不值得他赌上所有的名声,为你奋力一搏。但是,还是有一种例外的,就是老板是AP的情况,AP老板还没有成名,需要自己的头几个学生要么去非常好的药厂,要么去非常好的博后,这样才能证明自己还可以,以后跟同学院的大佬抢学生的时候才能不至于输到底裤都不剩。

  我之前学校有个AP,他的第一个学生发了四篇JACS,他为了帮学生找好工作,专门请的大牛系主任给学生写推荐信,又让学生在各种会议上做talk,在各个工业界大佬面前狂刷存在感,还跟他之前的同学疯狂发email,学生最后确实顺利拿到了Merck等一众大厂的offer,结果没接,因为她想留在Boston,所以选了个在Boston也非常不错的Biotech,没有选在Boston但是环境有点hash的非Merck大药厂。说实话,我觉得他这个学生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她本身能力很一般,要不是因为是老板的第一个学生,根本发不出来这么多文章。别看都是大公司,但其实传统大药厂比Biotech难混的多,她的选择其实很不错。不过还是把这老板气的不行,直接拒绝参加她的毕业典礼,外加放话不会再给她写任何推荐信。当然了,这么帮一个学生对教授来说其实也是有一定风险的,虽然工业界和学术界不完全有交集,但如果学生在公司搞的一团糟,那对这个组甚至这个学校后来毕业的学生还是个disaster。其实工业界的工作并不难,你就算是所谓的化学很不错,很大可能也显不出你来,最重要的其实是性格,以及待人接物是否成熟,大药厂里面都是学有机出身的,好人肯定没几个,但是至少表面上得过的去。

    最后感慨一下,当年我来美国的时候,听到看到过不少关于华人老板的不好的传闻,所以申学校和导师的时候都故意避开了,现如今再看,其实化学领域的华人老板还真的是挺不错的。多少也会共情自己的中国学生,包容性也高的多,很多时候,不少美国老板的容错率其实很低的,一些小事惹他不开心了,你就等着被quit吧,跟我一年读博的18个人,被老板虐走的有一半。当然,这也造成了一个现象,药厂里面tough老板组毕业的学生一般都很温和,待人接物非常小心谨慎,甚至即便自己很优秀,也会有点不自信。反而是那些nice老板尤其是外籍老板组出来的学生,一个个张牙舞爪,自以为是,也是蛮有意思的。

  

评论